你好,六年前的患者

这位满脸愁容的患者见到我,第一句就是“医生,我6年前找你看过,你还记得我吗?”,我抱歉地摇摇头,6年时间确实有点久了。我开始问病史,并仔细翻看他带来的病历资料。


患者是位55岁男性,原来他6年前因便血到我们医院就诊,当时完善相关检查我们考虑结肠癌,建议他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也确诊结肠癌,术后规律行6次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 q 3w),2012年复查未发现病情进展,2013、2014患者自己觉得症状缓解,就没有再规律复诊了


依从性,临床诊疗难题

这样的病人我们并不少见,感觉还好就不再坚持复查了,直到出现更多问题。患者依从性一直是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2015年1月患者发现左侧颈部包块,在省医院复查发现淋巴结转移及双肺转移,进行了6周期化疗(FOLFIRI方案),同期联合靶向治疗(贝伐单抗)治疗3周期,患者因化疗副反应重,未坚持继续化疗及复查,末次化疗时间2015年9月,之后便没有接受治疗。


2016年患者在省医院复查胸腹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2015年9月增大增多,医院建议化疗控制病情,但患者没有接受化疗就出院了。这次因腹胀、纳差不适入的院。

拿什么帮助你,我的患者

“医生,化疗实在太痛苦了,没其他办法吗?这么痛苦还不一定能治好不如不治”

患者从省医院回到县医院是对我的信任,但省医院的治疗方案已经规范,无论是化疗药物、周期、消化道症状的对症处理都符合指南规范,我的建议也是化疗,反复安慰患者消化道反应是正常现象,但是患者因为副反应还是不愿接受,反复问我上面的问题,情绪也开始不太稳定,从消极、焦虑到开始质疑治疗的正确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诊治肿瘤患者多年,我非常理解患者的心情,深知帮助建立患者的信心,劝说配合治疗太重要了,但省里的大夫都没法劝服患者,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转机,求助北京专家

“省里的专家您也看过了,我们的治疗意见是一致的,目前化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如果您还是有顾虑,我们问问北京的专家有没有更好的意见,您觉得怎么样”,我想也许北京专家的意见可以打消患者顾虑,或者有更好的方案。


经病人和家属同意,我们将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影像资料上传到和缓名医平台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主任咨询意见,主任的回复很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主任

杜医生您好!患者中年男性,乙状结肠癌术后,全身多发转移,治疗建议如下

 1、患者结肠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辅助化疗后6年余出现复发(从转移程度看,准确复发时间应更早一些),提示患者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2、患者复发后接受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病情稳定,胃肠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可能造成了一定影响,患者间隔半年余后肿瘤进展,提示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也获益;

 3、因此,原则上患者选择含伊立替康或含奥沙利铂方案均可能再次获益,考虑患者前次化疗胃肠反应明显,建议可选择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条件允许依旧联合贝伐珠单抗; 

4、建议筛查RAS/BRAF基因状态,为评估抗EGFR单抗做准备;如XELOX无效,可继续伊立替康方案,可下调氟尿嘧啶剂量或选择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的双周方案(不良反应较小)。 上述建议供您参考!

李主任的会诊意见确认了现有方案的价值,并且考虑患者胃肠反应明显给出了优化方案。


我给患者看了北京专家的意见,患者终于接受了化疗,我们采用李主任的优化方案,消化道反应减轻,患者也坚持完成了化疗疗程,定期复诊。

每次我都会反复叮嘱他,“我记得你,你一定要按时来找我复诊”。


肿瘤指南更新非常快,但是临床上遇到的肿瘤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仅靠指南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近2600公里外的小县城的患者轻松获得了北京专家的经验指导,让患者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福利,而我们也在专家的指导中收获、提高,我想这才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

声明:以上资料均来自和缓名医平台的真实案例,为保护患者隐私,个人信息已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