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姜涛,1970年出生,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系,1995年从事普外科专业,曾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擅长肝胆胃肠及微创外科手术,熟练掌握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肝、胆、胰及腹腔镜外科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5篇,获省级科研成果3项,局级科研成果5项。

 


基层外科的发展总会面临一些问题,会面对人才的流失、技术发展瓶颈,甚至是患者的质疑,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面对种种问题,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在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姜涛和他的同事们用“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北京的专家,家门口的手术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看似简单,但难度却很高,要求主刀医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微创手术经验,熟练操作腹腔镜,更要掌握腹腔镜下肝脏游离、血流阻断、肝脏切除及缝合技术…. 


近期,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们同北京专家一同,成功完成了一例腹腔镜下的“战役”。

 

在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的一次大查房中,患者老吴握着姜主任的手,一直说着感谢。原来几天前,肝癌患者老吴接受了一次肝部切除手术,姜主任通过和缓名医平台,邀请到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的专家为其主刀。


能够请到北京专家来到基层手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老吴怎么就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呢?

 

姜主任介绍,老吴是一例很典型的肝癌早期患者,从各种检查上看肿瘤病变位置在右肝上,而且不是很大,考虑到患者年纪很年轻,符合手术指证,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所以我们与患者和家属商议,建议进行腹腔镜手术。

 

面对手术,老吴的家人有了想法,在北京工作的孩子提出,既然父亲要手术,那就去北京!这里有好的专家、好的医院,虽然在北京手术的费用高了一些,等待手术的时间长了一些,但是只要能给父亲最好的治疗,这一切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老吴的家属与姜主任沟通了自己的想法。面对家属的诉求和想法,姜主任建议,要想到北京专家做手术,不用非要去北京,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在家门口一样有专家!

 

就这样在和缓名医平台上的几次沟通,姜主任顺利的联系到了北京专家,确定了手术术式以及手术日期。7天之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刘荣教授团队的胡明根教授来到了泰安,亲自主刀为老吴实施微创肝摘除手术。姜主任介绍,手术很成功,老吴恢复的不错,过几天就能出院了,这也为老吴后续治疗节约了体力和金钱。

 


再过几天,老吴就可以出院了,他和家人算了一笔账,自己去北京看病,需要自己承担路费、住宿费用不说,连挂号费、手术费都会有所增加,更主要的是能不能排上手术还是一个未知。在姜主任的帮助下,7天的时间就能够进行手术,能够在家门口就能让专家给自己做手术,这个山东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前想都没想过。

 

姜主任也介绍,对于这位肿瘤患者,不跑外地做手术,在本地就医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这位患者肿瘤的治疗中,互联网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资源,也更为快速便利,这对他后续的治疗尤为重要,为他进行下一步放疗、化疗争取了时间。

腹腔镜——外科大夫的标配


术后一周,老吴的各项指标都已经恢复正常,可以准备出院了,能够让他恢复如此快的,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还有外科手术微创技术的革新和推动。在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一项“标配”。在微创技术在中国开始普及之际,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便把握机遇,从技术、设备和人才培养多方面进行积累,姜主任介绍,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积累,我们科室也不例外,在2010年以后我们有一个大的发展提升,随着我们设备的完善,技术成熟、老百姓也越来越接受这项技术。现在,疑难、大型的手术在我们科里都可以完成,现每年胃肠道,肿瘤肝胆,都能达到200台,每年完成外科手术近千例。


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曾经收到过这样一封感谢信,这是一位97岁高龄患者委托自己女儿写的一封感谢信,老人因直肠肿瘤及肠息肉住进了普外科的病房,姜主任和他的团队,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认为老人家虽年岁已高,但是具备手术条件,最后在姜主任带团队为老人实施腹腔镜手术,精湛的手术技术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称赞。


将技术发展放在科室发展的第一位,技术提升带动服务提升,通过专家“引进来”先进的技术,服务泰安地区的患者。为了进一步的帮助当地群众就医,普外科与和缓医疗合作,借助互联网,把“引进来”的专家资源扩大,也通过更多的形式帮助当地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安心的留在本地进行治疗。“引进来”的模式促进各种融合,基层外科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快速的提高和发展,把技术发展好,解患者疾病治疗新需求。


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提出了基层医院“接的住”、人民群众“愿意去”的口号,也有一些患者,外出求医,不仅劳心劳力,也出现了“钱和人都折腾”的现象。


姜主任介绍,“我们就是要做技术靠得住的科室,分级诊疗我们用成熟的技术让患者愿意在当地手术、在当地治疗,也通过“引进来”专家技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他们担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给老百姓信心,做分级诊疗的排头兵。”

 

有了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又是怎样?科室要稳定,要留住人才,姜涛说,要给年轻人创造学习平台,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平台,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规范的培养体系,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的科室的医生大夫,技术上手很快,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成长。带着大家做技术创新,都往一个方向努力,这样科室才会发展的更好。


精细化的学科建设,三足鼎立的普外科发展


当问及未来发展,姜涛主任说,我们普外科的发展有企业医院的特点,首先是服务好企业职工,还要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加强技术,培养人才。

 


将微创手术继续完善,现在我们要思考更大范围的微创,包括微创的介入、微创的穿刺、把微创技术发展好,落地好,要把我们科室的微创外科作为一个特色。要把微创的范围做大,还要做精细化,让患者、百姓不出家门得到优质的诊疗。

 

微创手术只是一个分支,下一步要把微创的介入,穿刺化疗,肝动脉介入这些技术发展起来,我们把普外的介入,像粒子植入,微创消融发展出来;另外还有一类技术我们要加大力度开展,就是像胃镜、肠镜、十二指场镜这样的软镜。通过三个方向的布局,达到三足鼎立,三条分支去支撑科室的发展。

 

走过昨日,放眼未来,这个有技术、有实力、有人才、有梦想的科室,在姜涛主任的带领下,在外科的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