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系列

刘俊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河北省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现任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副主委,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微循环学会理事、《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现代神经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国卒中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审稿专家、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大常委等。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工作作风严谨、敬业,临床诊疗经验丰富,擅长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尤其在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卒中患者血液动力学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微栓子检测以及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以及卒中预防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国内享有盛誉。

初夏,阳光正好,刘俊艳主任在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接受了和缓记者的专访。刘俊艳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从刘主任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她在对待疾病时的自信,面对患者的细心,对待学生的和蔼以及在做诊断时的严谨和客观。刘主任从她的从医经历谈起,从一份热爱到专注,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通过“互联网+”为患者带来福祉的神经内科专家的医者仁心。


看病就像破案

需要的是严谨和认真

和缓医疗:作为一名医生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俊艳主任:

我在临床工作都快30年了,我把工作当做兴趣来做,我是很幸运的。比如与患者交流,这是一项基本工作,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工作。在我看来与患者交流和聊天一样,他既是你的患者也是你的朋友,我就像聊天的方式回答了。看病要是那么难,自己工作起来也会很痛苦很累。

作为一名临床的医生,看病就像破案和警察抓罪犯一样,警察查案手头有很多的线索,有很多的嫌疑人,但是真正的凶手却只有一个,到底谁是凶手,要抓主犯,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动机都要吻合。就和我们看病抓重点一样,治病一定要有思路而且思路要清晰。

 

我现在也带研究生,我都会要求我的学生,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再比如,要下诊断的时候为什么诊断这个,这个疑虑解不开,就不能给诊断,每时每刻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我的学生在跟进患者的时候就能够做到细致、严谨。可以随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样许多危险和疑难的病情就能够发现。看病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也需要严谨和敬业的基本功。

加入和缓既是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

也为了帮助最基层的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和缓医疗: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专家,您为什么会加入和缓名医?

刘俊艳主任:

和缓名医是一个新的平台,很吸引我。我的性格就是对新东西都很感兴趣,互联网医疗是一个趋势,现在患者看病都挤到大三甲的门诊就医,像我们医院,我们出诊一上午能看三四十个病人已经是很不错了,时间有限,看的病人也有限。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没有那么大,和缓名医平台不受地域的限制,这个是最主要的,我的患者可以是河北的、河南的,甚至还可以是湖南的、贵州的。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我专业的技术惠及到更多患者,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在和缓名医的平台上,医生的口碑不受任何调控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口碑。比如患者去看病的时候,患者是非专业人员,会有从众性,患者的选择就会很盲目。但是在和缓名医这个平台上,是医生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我们做的好才是好,基层认可你,你才是做的好。对你判断的准确性是公正的,不带任何的色彩。现在对于医者有太多的包装,评价人会看头衔,获得过什么奖。光环会掩盖很多东西,获得奖项多可能会代表着这个人科研能力很好,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临床业务好,有的是院长,可能代表这个人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这也不能代表他的临床业务好。在和缓名医的平台上,能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好医生。

 

针对每一个病人,对病种来讲最大的获益就是患者。最快速、最直接的获利者是患者,我平时也会到周边市县进行会诊,开车也要5-6个小时,现在就可以利用和缓名医的平台与基层的医生建立联系,这样既节省时间,还能节省患者费用。和缓是医生和医生交流平台,这点很好,我很早就参加了一些面向患者的平台,那个平台主要就是科普类的,主要的作用也是一个解释和安慰,并不是专业的交流。你们的平台是医生和医生的交流,是同行的专业的交流讨论。

通过和缓名医也是增加了我们指导基层医生的方式,与患者的获益来讲医生的获益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通过和缓是真正能帮到基层医生的,我对在平台上向我咨询的医生和对我自己的学生是一样的要求。查体、病例的书写、病例讨论都是要按规范要求的,和带自己学生一样。现在的会议特别的多,好多年轻医生会看影像,有的也会看指南,但是往往会把神经病学科最根本的内容漏掉,我们神经系统的诊断原则就是先定位、后定性。首先病情的症状有了,再去推导病因在哪?临床思路要清晰,看病就像破案,有排序,有标准。通过平台既可以规范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还能帮助更多的患者,促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