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李群喜,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乔慧教授。2014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师从菅凤增、陈赞、吴浩教授学习脊柱神经外科相关基本知识及手术技术。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多年,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病及相应的颈椎侧块及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手术。

学习提高

幸运的开始,热爱和坚定的执着

神经外科的李群喜医生主攻的是神经脊柱脊髓方向,有段儿时间李医生在同事的眼里似乎和“中邪”了一样,一门心思专研脊柱领域,李医生说,他是把脊柱脊髓当做事业去做了,要的就是这样拼命的感觉。

李医生说,自己下定这样的决心还是源于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主任委员菅凤增教授的一句嘱咐。2014年11月,李医生在宣武医院完成了近一年的进修学习,临别时菅凤增教授对他语重心长的说,“小李,脊柱脊髓这个方向大有可为!回到自己医院之后,就攻神经脊柱脊髓这一个方向,有好多的工作是可以去开展的。咱们这个领域工作做得还不够,你们这些有为青年要努力把这个学科做好。”

神经外科有许多亚专业分支,为何会选择脊柱脊髓,李医生也有自己的考虑。李医生坦言,“随着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颈椎、腰椎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繁的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造成脊椎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多,只不过这些患者不太了解神经外科还可以治疗脊柱脊髓的疾病。事实上,神经外科与骨科在脊柱的治疗方面各有长处,神经外科重点在加强对脊髓、神经的保护,而骨科医生更擅长保持脊柱的稳定。脊柱神经外科必须将两者完美结合,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治疗。”

 

李医生说,“只要有手术刀、咬骨钳、显微镜,我就可以完成这台手术,这也是我选择脊柱脊髓专业的另一个原因。这是专业的特点,开展工作所需的设备、技术、病源,这些我们都有。与神经外科的其他亚专业相比,脊柱脊髓专业目前还属于非主流,但是近年来国内发展速度很快,菅凤增教授在此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可以看得出来脊柱脊髓的发展是一个趋势,无论是外界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主动性,都更加敦促我们年轻医生,努力学习,接触前沿的医学和观点。”

交流创新

和缓医疗是医生沟通的新模式

“规范、资源丰富、服务好”是李医生对和缓名医平台的第一评价,李医生说,“通过和缓名医平台与专家交流,对数据、影像、病例的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全面、系统的对病例进行整理。”

医生用和缓名医平台提交咨询的时候不是简单上传一张片子、几句描述那么简单,需要基层医生做好全面的工作。查体的各项体征要说的仔细、提供的化验结果和影像资料要全面、咨询的问题和怀疑的病种要有理有据,这样,一个远程会诊咨询才能算完整,才会从与专家的互动讨论中受益更多,也才会更好的为患者解决问题。

李医生坦言,经过在宣武医院近一年的进修学习,自己已经与陈赞教授、吴浩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回到唐山,平时碰见一些疑难病例,就会通过和缓名医平台进行会诊咨询,把线下建立的默契也在线上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学科、不同医院的专家。虽然自己是主攻脊柱脊髓方向的,但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什么样的患者都有可能遇到,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各种疑难病、罕见病都会遇到。李医生感慨道,“和缓的出现帮助我们基层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正的建立了医生与医生的协作平台。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不光要动手术刀,还要进行大量的咨询、解释、说明工作。”李医生说,“有很多患者的病情需要找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咨询,但他们对此并不了解,需要我们耐心的和患者解释,先解释病情,再解释平台,有时候确实要花很多精力。但是想想平台真的是能给患者解决问题,能为患者看好病,所以花多少的精力我们都不怕。前几天有一个患者,很年轻,右小腿麻木肿胀伴无力有半年的时间,而且在逐渐加重,属于疑难病。在病因的诊断和下一步的治疗上,和家属商量后,决定还是需要远程会诊,接下来录视频、整理检查报告、上传和缓名医平台,咨询了好多神经内科的专家。经过几轮的沟通,后来王向波教授给出了建议,‘这是一个肌张力障碍,每天给上两片美多巴看看效果。’患者的病情就此有了明显改善,没去北京,就把问题解决了。虽然有时候家属还有一些不理解,给的压力也比较大,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解释,但是结果好比什么都强。”

“现在京津冀一体化,我们与北京专家在线上、线下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有一次在北京开会,会场中见到了平台上的专家马宁教授,那是第一次见到马老师‘真人’,因为有在和缓名医平台上沟通的基础,现场交流和讨论的时候就觉得很亲切,也更顺畅。可以说,和缓名医平台是开创了医生与医生沟通的新模式。特别是在今年4月‘京津冀脊柱脊髓神经科学联盟巡讲’会议上,李建民院长和菅凤增教授为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地区脊柱脊髓神经疾病MDT诊疗中心揭牌之后,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们脊柱脊髓专业的工作开展的很迅速,更快地提高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的水平,也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患者,造福社会。” 

编者按

目前,和缓医疗已经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覆盖了700多家医院、9500多名平台注册医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医生与医生的移动协作平台,帮助基层医生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基层医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成长。在赢得医生口碑的同时,和缓医疗也将不断优化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更多医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