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姜彩霞,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防治。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项。内蒙古民族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及劳动能力鉴定专家。

编者按

采访姜主任时已经是下午了,姜主任办公室的门前有很多患者还在排队等待诊疗,即使再忙,姜主任对待每一位患者都会细致认真的问诊,轻声安慰,对于抽烟的老患者,姜主任甚至是有些严厉的劝其戒烟。姜主任说,自己从事临床工作快30年了,已经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虽然在基层,但是门诊量可不比三甲医院的少。金杯、银杯也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患者的需求,姜主任说“对老百姓不能说的很深奥,解决患者的问题就是关键!患者就是来看病的,作为医生就要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病痛,把患者的病治疗好了,就达到目的了。” 

简单的初衷——方便患者

从1987年毕业到现在,姜主任已经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了,目前担任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在做好日常工作之外,姜主任还将互联网的最新成果引入科室建设中,先后开展了远程移动会诊、互联网远程学习。姜主任说“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好,通过‘互联网+’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分级诊疗的关键。老百姓信任大专家的诊断,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挂到大专家的号、排的上检查。用‘和缓名医’平台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方便我的患者!”

姜主任虽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是对于互联网的理解非常深刻,姜主任说“远程医疗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目前‘和缓名医’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和缓名医’是建立医生和医生的移动协作,通过平台会诊快速,时效性很强。比如我今天白天提会诊咨询单,到了晚上专家就会回复我。有时候,上午提问咨询,下午就可以收到会诊的咨询意见,针对回复我还会进一步的追问。基本上24小时就能搞定一个病例,‘和缓名医’让会诊变得很简单! 

前段时间,有一个脑血管病导致的偏侧舞蹈症的患者到我们科室就诊,常规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药物控制,可是这位患者给药五天病情还没有改善,到第七天的时候效果也不好,我就有些着急了,怀疑是不是有治疗不当的地方。但是家属对我们非常信任,我们就与家属沟通,用远程移动会诊平台问问上级专家吧。专家答复了,说‘不用着急,这样的病情三周左右才会有改善,不用担心,你这个治疗方案会有疗效的’。这样专家肯定了我们的治疗,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果然病程10余天,患者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专家在我们困惑的时候能给予答疑解惑。”

打铁还要自身硬

对于远程会诊,姜主任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她对远程会诊的理解:打铁还要自身硬。姜主任说,“远程移动会诊对基层医生来讲是一种促进,在平台上与专家沟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会诊是我们与专家的一次交流,一次对话。会诊提供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必须详实可靠、认真准确。神经内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查体和问诊要更加细致全面。从病例的书写到查体每位医生都经过了长时间培训和训练,基本业务能力我们很有自信。说的直白些,我们基层也很靠谱,有自信做到最好,不给患者增加负担。院里有国内最先进的辅助检查设备,图像清晰、结果可靠,也为移动会诊提供科学保障。”

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姜主任说,“作为一个科主任,我们想每年都能让科里的医生出去学习,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也会在网络上学习,但只能是专家讲什么你听什么,选择性小。而这种远程移动会诊不一样,医生亲自管一个患者,你有疑问的时候,诊断不明确的时候,治疗达不到效果的时候,通过这样的病例和个案与专家沟通学习,以后遇到类似的病例他就会处理了,随着年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可以指导下级医生,对新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中成长和单纯的理论学习是不一样的,医学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功,但是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非常重要的。

学科建设依赖于团队的成长,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水平都提高了,整个学科就能建设的更好。有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罕见病,我们以前在临床上没遇到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我们就不认识这个病,现在通过会诊与专家交流,我们认识了少见病、疑难病,会诊解决患者的问题,对医生也是一种提高。”

远程会诊让我们与患者之间更加信任

信任是治疗的前提。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姜主任和患者建立的更多的是信任,姜主任坦言,身在基层,经常会遇到疑难病例,这时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信任非常重要。前不久,科里收治了一位脑血管病的疑难病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术后,术后用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多次出现消化道出血,停药又发生新的脑梗死。治疗有点棘手,想让患者转上级医院。姜主任这时感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关键时刻,姜主任与家属商量后,果断决定利用“和缓名医”咨询北京专家,很快北京专家明确了治疗方案,并且根据病情给出了进一步的指导意见,经过合理的治疗,患者的病情稳定了。对于疑难病例,自己的初步分析判断加上平台专家指导的诊疗意见的支撑,更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和纠纷。姜主任很欣慰的说,最要感谢的是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信任也是一种压力和鼓励,是促使自己前行的动力。

后记

结束采访时已经傍晚,早过了下班时间,姜主任说她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一会儿还要去病房看看,心里才踏实。自己身上的担子还要挑起来,临床、教学、科研一个都不能落下,远程会诊帮了很多忙,但是自己和科室也要继续努力,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