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缓专访|杜岭先主任:“互联网+”演绎“滚蛋吧,肿瘤君!”
人物介绍
杜岭先,副主任医师,弥勒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1992年毕业于大理医学院,1998年由临沧卫校调至弥勒县人民医院呼吸、肾病、内分泌科工作,分别于2004年、2008年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2013年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胸部肿瘤内科、肾癌、黑色素瘤科进修学习,擅长胸部肿瘤、肾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各种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危重病人的救治,对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内科治疗有丰富经验。
癌症,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当它真正降临在你我身边的时候,如临大敌。这过程就像经历一次次拉锯战,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认为癌症是绝症,尚未尝试反抗就被恐惧击倒;有人认为癌症是可以战胜的,坚持不懈的与之抗争。杜岭先,作为弥勒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一直诠释着仁心医者的责任和角色,为癌症病人送去“粮草弹药”。然而同时她自己也是一名癌症患者家属,演绎着长达六年的坚持抗癌路。
六年抗癌路 让肿瘤君滚蛋吧
杜岭先主任除了日常科室管理,每天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与各种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耐心的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有时候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用药都要解释很多遍。患者们都喜欢这位温柔而又严谨的医生,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每日忙于治病救人的医生也是一个癌症患者家属。
感恩节前夜,杜主任的母亲经历了六个小时的手术,这是杜妈妈的第八次手术。在杜妈妈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杜主任发了一条朋友圈,“妈妈手术顺利,谢谢好友的关心,相信在肿瘤医院同行们的努力下,妈妈一定会逐日康复,肿瘤君一定会滚蛋!”杜主任以女儿的身份讲述了六年的抗癌路:“妈妈在六年前就发现患有软组织肉瘤,这六年里,每一步治疗都是很规范的按照指南进行。作为医生的我也努力做好妈妈的思想工作,她的依从性很好,一直积极治疗。我们与软组织肉瘤打了六年的拉锯战,妈妈带瘤生存了六年,我相信,按照规范、指南一步步来,我们也能让肿瘤君滚蛋吧!”
生命的长度可以延长,生命的质量可以优化,杜主任用自身的经历鼓舞她的患者,鼓励那些在肿瘤治疗中轻言放弃的人!
生命是一场化学实验
化疗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常用武器。然而许多患者会遇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脱发、呕吐、腹泻等。这个过程中,最为残忍的莫过于对病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因不良反应的痛苦增添对化疗的误解,进而可能会拒绝、放弃治疗,延误病情,失去最佳的救治时间。这也是肿瘤科医生最大的伤痛,其中的苦涩非常人所能理解。杜主任把伤痛化为动力,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减轻癌症患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建立抗癌的信心。
老杨是一位双肿瘤患者,患有胃癌和肠癌,均已进行了手术切除。在化疗巩固病情期间,出现了严重腹泻。老杨很痛苦,身体的折磨让他几近无法坚持治疗,但是不化疗的话,癌症极有可能复发和转移。今年7月,老杨找到了杜主任。看到老杨的情况,杜主任第一个反应便是辅助化疗是一定要做的!切除手术都已经做了,如果后续治疗不把效果巩固好,等于之前医生和患者的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老杨也有可能失去生命。但是究竟怎样减轻不良反应呢?杜主任为难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助,杜主任说,那时候刚刚与和缓合作,碰到了这件棘手的问题,就通过和缓名医平台移动远程会诊的方式,请教了北京的李建老师,寻求缓解老杨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方法。不到24个小时,李主任就给出了明确的回复:“化疗一定要做!对于这两个癌,奥沙利铂是基础用药,肯定要用,患者有这样的反应也是药物作用。”在肯定杜主任给出的诊断之后,李主任还建议,可以把化疗药物剂量拆分,将总用量分到两天使用,看看效果。杜主任耐心的为老杨解释了上级专家的解决方案,在杜主任和家属的鼓励下,老杨接受了第三周期的化疗。杜主任按照专家给出的建议调整了化疗的时间和用量,疗程开始后,老杨的不良反应就有明显的减轻,腹泻的症状也没有出现,虽然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但是与之前的痛苦相比算是九牛一毛,老杨顺利的完成了第三周期的化疗。老杨说,“现在痛苦少了很多,坚持就是胜利,我有信心战胜肿瘤!”
老杨只是 “和缓延长人类寿命”故事的开始,通过老杨的故事,杜主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有一名肠癌患者,通过化疗,病灶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同样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畏难情绪,化疗进行的断断续续,病情自然控制的不理想。后来,杜主任“如法炮制”调整了化疗剂量和时间,患者耐受性增加了,不良反应小了,治疗积极性很高,目前治疗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阶段。
保持着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心,时刻学习。杜主任坦言,“因为在基层有局限,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方面经验比较少,需要北京、上海的专家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有了和缓名医平台,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与专家建立联系,学习经验,一起解决棘手的问题。”
怎样给病人 一个更加信你的理由
在市级、县级医院总会面对一些尴尬问题:患者更喜欢到大医院看病,即使多花钱、多奔波、多劳累也要到北京排队挂一个专家号。也有患者能够留在当地治疗,但在关键时刻却对医生或者治疗方案产生疑虑,患者或者家属总有“不甘心”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是患者对基层医生水平的信任度比较低。大医院的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处理的疑难病例多,中国老百姓形成了思维定式,医院越大,对其信任度越高。
那么对于基层医院,怎样给病人一个更加信你的理由?杜岭先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患者信服大专家的诊疗意见,那我们就用大专家的诊疗意见去说服他们,跨越不信任的鸿沟!”通过和缓名医平台移动远程会诊,杜主任实现了这一跨越!专家既明确判断了患者的病情,给出了客观的第二诊疗意见,同时也对基层医生予以指导,帮助成长。从而打消患者疑虑,提高了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
杜主任也表示,“每一次咨询都会先在科室内部讨论,包括诊疗思路、用药方案、诊疗方案,先把疑问系统的整理出来,再通过和缓名医平台提会诊咨询;其次,等专家的咨询意见返回之后,仔细分析专家意见,与之前科室讨论的治疗思路是否相符,如果有疑问再追问,再讨论。通过会诊咨询的过程,基层医生学习了很多临床经验。严谨的咨询过程也让患者对基层更信服,依从性更好,治疗效果也就更理想。总之,我们所有人努力的最终目标就是为肿瘤患者提供一个最优诊疗方案、减轻痛苦,战胜肿瘤!”
编者按
杜主任的科室里,每天都会上演笑中带泪的故事,就像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中演绎的一样,杜主任也想对所有的肿瘤患者说:“生命不可轻言放弃,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不能放弃,不能失去信念,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相信所有帮助你的人!”这让我不由想起了和缓医疗的企业愿景——延长人类寿命,和缓人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通过互联网科技,帮助更多的患者就医、帮助更多的医生成长。延长人类寿命,和缓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