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7年分级诊疗的目标是85%以上的地市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由于目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其他基层医院则“门可罗雀”。互联网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可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匹配。

4月21-23日,第15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暨第三届国际肝胆胰肿瘤外科峰会召开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二科主任刘荣教授提出“互联网患者管理平台”这一概念,阐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优质医疗服务的理念,以全面提升患者复诊就医和首次就医的体验为目标,通过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进一步落地。

会议现场

启动建立“互联网患者管理平台” 

2016年4月,刘荣教授提出“互联网世界医师培训平台(eWDT)”这一创新概念,并且成立了“互联网外科学院”,经过一年的发展和运营,互联网外科学院已经形成了覆盖2000家医院、过万名基层医生的医生间协作网络。让基层医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体验到远程理论培训、手术直播、临床指导、远程会诊咨询等高价值的培训课程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医生水平的提高,也呼应了国家分级诊疗“强基层”的发展战略。

刘荣教授发言

刘荣教授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大力搭建“互联网世界医师培训平台”这一外科医师培养体系,成立互联网外科学院等为基层医师成长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医疗技能。通过“互联网医院”,提升患者的复诊就医和首次就医的体验,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促进诊疗行为的分级实施,使分级诊疗落地更容易:治疗在综合,康复在社区。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让老百姓就近接受远北京主管大夫的康复治疗建议,看病更容易。

“互联网患者管理平台”这一新概念与“互联网世界医师培训平台(eWDT)”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是通过“互联网+”的先进技术,革新患者管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突出问题,惠及更多的患者。

和缓医疗承担平台技术方案和运营支持

“互联网+”在医生教育培训、医院远程会诊、复诊指导等方面展现着它天然的优势,互联网患者管理平台将会由和缓医疗承担技术方案和运营支持,打造移动远程医生、患者沟通协作平台,将基层医生、患者和专家连接在平台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释放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从而促进分级诊疗落地实施。

和缓医疗联合创始人倪县乐发言

和缓医疗联合创始人倪县乐在本次成立大会上表示,要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推动互联网患者平台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将D2D医生网络协作平台应用到患者的服务中去,落实分级诊疗的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