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缓专访|傅继东院长:用互联网的利器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傅继东,龙口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在脑血管病的介入及外科治疗、颅脑创伤的诊治等方向取得突出成绩,曾于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带领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不断发展,上升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人们的印象里,重症监护室(ICU)它可能是医院一串简单的字母;可能是影视剧中医生在布满仪器的病床旁奋力抢救患者的场景;也可能是与亲人相隔的生死之门。对于这些白衣天使来说, ICU是他们每天战斗的地方,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命的奇迹努力。
有人说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如果没有ICU,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在傅继东和他科室成员的眼里,ICU是患者生命相托的战场。
对于一个医院而言,ICU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1995年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从刚刚建科的30张床位,到今天发展近百张床位;特别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NICU)在2016年龙口市人民医院新园区搬迁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成了在县级医院中颇具规模的科室,傅继东自豪的介绍,我们科室在县级医院里面很有自己的特色,在 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积累与进步才练就了一流的口碑。
每一分钟的努力都是为了患者多一分的希望。 众所周知,颅脑相关疾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愈后差,并且是高风险的临床科室,也是医院实施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科室。在龙口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的建设过程中,傅继东以及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升级改造,为了就是能让患者少一分感染风险,多一分治愈希望。
2016年9月的一天,对于5岁的明明(化名)来讲,是不幸的一天,也是幸运的一天。小朋友明明今年刚满5岁,一起车祸导致头部受伤,被120紧急送到龙口市人民医院就诊。
明明刚送到医院的时候昏迷不醒,进行头部CT检查显示颅内血肿,出血量较大,也正是因为出血压迫大脑导致明明昏迷不醒。因为开颅手术创伤比较大,孩子年龄又小,因尽量避免开颅手术,但是孩子的情况也很危急,时间一点点流逝,明明出血的症状到了危急时刻,多一分犹豫明明的危险就增加一分,傅继东院长介绍说,重要关头我们的值班医生迅速的做出应急方案,立即给予止血治疗,为了节省黄金治疗时间,马上完善剃头、抽血化验等相关手术前准备,然后到CT室再次行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颅内血肿量较以前明显增多,大脑受压中线位置已经明显偏向对侧,如再不行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会发生脑疝,随时有生命危险。此时所有手术前准备都已经做好,患儿家属了解病情后要求立刻行手术治疗。
两个小时的手术,在手术室的门外,是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明明的家人,而在这道的门内,伴着滴滴的仪器声,是与死神缠斗的医生。他们虽然角色不同,隔着一扇门,但都在为明明生命的奇迹而努力。两个小时,医生以精湛的手术操作完全清除了血块。由于争分夺秒,明明在黄金治疗时间内接受了手术治疗,大脑受压时间比较短暂,术后1个小时明明就恢复到清醒状态。让明明获救的不仅是医生精湛的技术,还有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傅继东院长介绍,“我科在烟潍地区最早开展的颅内压监测技术,技术的应用对患儿术后的病情监护及治疗做出了精确的指导,所以明明在黄金时间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了生命。”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明明小朋友现在已经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觉,恢复到以前活泼可爱的样子。
傅继东的身份有很多角色,他是烟台地区的人大代表,龙口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也是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是神经外科医师,同时也是一位和缓名医。穿上白衣,他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当脱下白衣,他依然会为改善患者就医,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奔波。作为人大代表,傅继东说,要加强医联体建设,患者不出远门就能把病看好;作为一名神经外科主任,带领大伙提升技术,派遣科里的年轻骨干走出龙口到水平更高的医院进修;身为一名和缓名医,更是通过互联网的利器,把优质的专家资源“引进来”来帮助患者,不出家门看好病,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龙口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老百姓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对于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心情也更加迫切,很多患者驱车到济南、青岛等地区寻求治疗,舟车劳顿不仅给本已患病的身体增加了负担,也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对此,身为人大代表的傅继东院长,提出了要加强医联体建设,患者不出远门就能把病看好,而在龙口市人民医院,不仅通过医联体,也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傅继东院长说,在没有与和缓医疗合作之前我们与专家也沟通,与和缓医疗合作之后,空间更大了,这个联系是对业务有帮助,对科室的技术水平提升有帮助。通过外面专家的经验水平,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另一个方面,对医生自身的水平也是一个推动,我们与专家交流,能在一个临床问题上互动,有问有答,证明我们的水平也不低。就像在和缓名医上请教专家,我们病例书写的是否规范?咨询问题是否清晰?治疗思路是否对症?这些细节都是对我们科室能力的一个印证。另外,从患者角度,我们远程会诊的意见和我们提供的会诊意见达到一致,患者也会对我们也更加信任,很多情况,患者外出就医是想得到专家的治疗,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打消他的顾虑,安心的留在本院进行治疗,得到更好的看护与医治。
在分级诊疗攻坚中有四点要求:愿意去、接得住、舍得放、跟得上,而患者愿意去,成为了重要的一环,怎么能让患者愿意来,在龙口市人民医院,傅继东院长用信任传递,为分级诊疗做了一个有力的尝试。
老百姓看病总有自己的小算盘,可能会到网上查查资料,可能到处打听打听,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听自己信得过的医生推荐。通过医联体,很多患者被自己信得过的医生推荐到龙口市人民医院就诊,但是有一些疑难或者复杂的病情出现时,患者往往就想转院,到更高一级的医疗单位进行诊疗,而在龙口市人民医院,傅继东院长用这样的一种信任,患者在远程会诊的帮助下,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现代化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傅继东院长介绍,老百姓接触互联网少,但是他接触信任身边的医生,这是一种信任的传递,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信任和缓,通过这样的信任,就能够把好的医疗服务传递到基层,传递到患者身边。建设好医联体,与基层的患者,共建一个信任的通道,医联体是医生和患者的连接,而和缓医疗是医生和医生的连接,现在我们两个都有了,两个都要用,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如果有疑难复杂的病例,通过我们医生的帮助,通过和缓远程会诊的帮助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样就不用出远门看病,在家门口把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