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优质资源促进学科发展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开班预告
背景
影像学是临床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临床评估肺癌治疗疗效、预后判断的首选方法。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无创、可重复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应用在临床中,这些技术对于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的成立,将于2017年底开展肺癌影像学院系列学习班,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影像科骨干医师共同开讲,全面推广规范化的肺癌影像诊断技术。
肺癌影像学院第一期学习班时间
12月29、30日
面向对象
从事肿瘤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生、技师骨干、及其他临床科室相关人员
重点内容
一、基础篇:
1.以实例为基础复习肺癌淋巴结的分区
2.纵隔的间隙及隐窝及其在肺癌中的意义
3.与肺癌相关的胸部生理解剖学的再认识
4.肺癌常见亚型的病理学特点
二、诊断篇:
1.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基础
2.肺结节的影像鉴别诊断
3.成人偶发肺结节的处理原则解读
4.LUNG-RADS的解读及应用
5.肺癌TNM分期的影像学判断
6.肺癌的PET/CT的临床应用实践
7.肺癌,超声能做些什么?
8.肺癌筛查的规范化
9 .肺转移癌的影像学评价
三、介入篇:
1.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技术
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3.肺癌的射频消融术及粒子植入术
四、MDT篇:
1.肺结节的外科干预原则及规范
2.肺结节的内科诊断及鉴别
3.肺癌放疗的适应症及原则
4.肺癌MDT实例演练
五、肺癌MRI
1.胸部MRI扫描技术推荐
2.肺结节的MRI鉴别诊断
六、疗效评价篇:
1.肺癌放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2.肺癌化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3.肺癌术后的影像学评价
(以上仅为参考,具体内容以最终课程为准)
学习班地点等详尽事宜将近期公布,敬请期待~
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第一次研讨会·回顾
9月30日,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第一次内部讨论会顺利召开,发挥影像学科优势,联合内科、外科、放疗、病理、介入等多学科临床专家,多学科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建立肺癌影像学相关的临床路径知识库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会议期间和缓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目前肺癌影像学院协作中心的进展情况。
讨论会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秘书长刘玉良主持,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发起者、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影像学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陈麦林率先发言,指出要发挥学院优势和特长,为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提供成长的阶梯。
在讨论会上,刘玉良做了肺癌影像学院协作中心主要工作内容的汇报,和专家们详细讨论了学院的工作内容、进展以及培训班未来的发展任务及规划。通过这种结构式报告的讨论的形式,严格确定了肺癌影像学院的培训内容、方向。同时,还在线邀请了学院副秘书长青年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周舒畅,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影像科周永副主任医师参与学院工作内容的在线讨论。之后,互联网肺癌影像学院的青年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邱健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王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陈疆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放射治疗科申艳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射科冯元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影像科王庆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李美娇,众多医生就肺癌结构式报告等相关题目展开讨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肺癌诊治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医学影像学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会开展线上多学科MDT团队,通过便捷的协作、培训方式,帮助更多基层医生搭建线上交流咨询体系、开展定期组织培训教学。学院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医院间协作,将更多肺癌影像诊疗经验共享给各地医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师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造福患者。